北京冬奥会开幕之前,社交媒体上有过这样一个问题,“我是冰雪项目小白,哪项运动观看最没有门槛?” 答“短道速滑”。 后面的回答没有第二个选项。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,男子短道速滑选手李佳军为中国拿下了第一枚冬奥会奖牌,此后的大杨扬、王濛、周洋、武大靖,中国在短道速滑项目上始终保持着竞争力。 “短道速滑就是冰面上的田径比赛。”节奏快、视觉冲击力强、对抗激烈。 不仅如此,裁判员的临场判罚会直接影响结果,使得比赛更加不可预测,名次逆转常常发生。 一连几届冬奥会,关于短道速滑裁判的口水仗就从来没停过。在社交媒体平台,多国体育爱好者更是因为裁判判决每每打得“不可开交”。 这边说,“我看这个裁判能处”,那边马上反击,“这个老头子坏得很。” 风口浪尖上的“老彼得” 本届冬奥会上,作为短道速滑项目裁判长的英国籍裁判彼得·沃思(Peter Worth),就经历了多次质疑,讨论最热烈的莫过于2月7日男子1000米短道速滑半决赛和决赛中他的判罚。 2月7日晚,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男子1000米决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。图为中国选手任子威(右)与匈牙利选手刘少林在比赛中冲线。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半决赛中,先是韩国运动员黄大宪因“违规超越导致(身体)接触”而被判罚,无缘决赛,随后进行的A组决赛中,匈牙利运动员刘少林两次犯规被取消成绩。 在中国选手任子威和李文龙包揽冠亚军后,韩国短道速滑队和匈牙利短道速滑队双双向国际滑联进行了申诉。 很快国际滑联驳回了两国的申诉请求,认为裁判长彼得·沃思的判罚准确无误,没有问题。 一时之间,彼得·沃思陷入了争议。要知道,他作为短道速滑的裁判长已经历了三届冬奥会,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男子短道速滑裁判长也是他。 这次原本的女子短道速滑裁判长匈牙利籍裁判帕达尔·比亚塔(Padar Beata)因新冠阳性无缘执法,所以本届冬奥会男女短道速滑项目的裁判长,都是彼得·沃思。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国际滑联注册裁判员们看来,彼得·沃思在本届冬奥会上的判罚,规范清晰,判罚的尺度和他执法过的任何比赛没有区别。 而且在冬奥会之前的四站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执法中,彼得·沃思对于内道超越和直道末端超越的判罚都相当严格。 由此看来,他在判罚一致性上是没有问题的,并不存在“吃哪国盒饭念哪国经”,国际滑联的反馈也再次肯定了他。
|